用手機的邏輯賣車,能收獲年輕人的好評嗎?
以新能源汽車動輒數(shù)十萬的售價而言,消費者們能否像之前一年換一部手機一樣,為新能源廠商們的成長踴躍接盤,恐怕還得打上一個問號。「老司機」和二線新勢力們,正在蠶食理想
對于長期高投入、尚未盈利且在劇變中不斷被蠶食的新勢力第一梯隊,資本市場還有多少耐心,漸漸地成為了一個很微妙的問題。赴港上市,能成為威馬汽車的「續(xù)命稻草」嗎?
放眼如今的新能源汽車市場,不會再有一招鮮吃遍天的機會。那么,這次赴港IPO,能解威馬“燃眉之急”嗎?巴菲特減持比亞迪,是因為不看好了嗎?
我們不知道巴菲特未來是否還會繼續(xù)減持比亞迪,但就目前的種種跡象而言,比亞迪還不至于被全面看空。汽車芯片巨頭的新競賽
面對著汽車半導體市場的轉變,尤其是因為智能汽車的到來,很多新入者來勢洶洶。于是,他們開始了一輪新的卡位戰(zhàn)。手機公司的終極夢想,不該是造車
對于有成熟智能硬件和軟件研發(fā)經驗的手機廠商,也許,去打造一套真正智慧互通的系統(tǒng),遠比跨界整合供應鏈,親自下場造車,更值得期待。日賺8億,比亞迪贏麻了?
比亞迪避開了這些“黑天鵝”事件,原因既有比亞迪自身產品布局因素,又有國內對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變化的推波助瀾。中國燃油車企「欲練神功引刀自宮」?
對于燃油車廠商而言,禁售燃油車時間節(jié)點的明確,也能提前形成心理預期,制定合適的轉型戰(zhàn)略。困在下沉市場的新勢力第二梯隊
在第一梯隊已經搶占這一價格區(qū)間的當下,第二梯隊主打下沉市場未必是不好的,在保證產品質量和用戶體驗的前提下,或并不需要急于‘走上’高端。豪華低價不是國產新能源的「良藥」
講一個故事不難,難的是如何講一個好故事。這樣來看,蔚來的賽車故事、小鵬的通用人工智能和特斯拉登火星的故事,都看起來更“宏大”。新能源汽車產業(yè)鏈哭窮,究竟誰把錢賺了?
為了掌握主動權,新能源汽車廠商不得不一邊造車一邊挖礦、造電池,這無疑會加速新能源汽車廠商的虧損程度,并阻礙新能源汽車行業(yè)的快速發(fā)展。長城汽車:「國產神車」能否在新能源賽道上繼續(xù)馳騁?
長城一路走來,始于農用車,立于轎車,成于皮卡,盛于SUV,衰于鋰電,我們也期待長城能憑借氫能實現(xiàn)中興。

- 投資界
微信掃碼訂閱
- 天天IPO
微信掃碼訂閱
- 解碼LP
微信掃碼訂閱
- 并購
微信掃碼訂閱
- 前哨
微信掃碼訂閱
- 野性消費吧
微信掃碼訂閱
-
- 入駐創(chuàng)投號
- 尋求報道
-
投資界APP下載